【環球網綜合報道】臺灣《中國時報》18日社論,原題《馬英九這艘大船安靜離港吧》,全文摘編如下:
  今年6月,“國安會”秘書長金溥聰提出了“大船離港”論,把馬英九比喻成“正要離港的大船”,意思是,隨著任期越來越短,馬英九這艘大船離岸只會越來越遠。
  6個月過去,不論馬英九在主觀上是否接受“大船離港”論,在客觀上,馬英九這艘大船,確實正在加速離港中。國民黨籍“立法委員”本來就已經不聽馬英九的號令;辭去黨主席,交出黨權後,黨也不在馬英九的指揮範圍內,當國民黨是否要撤銷王金平黨籍訴訟案浮上臺面,親馬人士說:“馬英九在狀況外。”即可看出馬的影響力在國民黨中央已快速抽空,而相對於向來堅持“行憲”,對“修憲”議題保守的馬主席,國民黨準主席朱立倫卻大動作的拋出“內閣制”等“修憲”大菜,這也是對馬英九路線的一種否定。
  甚至連行政部門的決策,馬英九也變成了看報才知道,“法務部”“鼓勵”陳水扁對保外就醫案再抗告,羅瑩雪說:“馬英九事後才知道。”毛治國也說陳水扁保外醫治案,馬英九“放手給他”。中央黨部、“立法院”及至“行政院”,這3個港埠,都已看不到或快看不到馬英九大船的身影,馬英九能固守的只剩下“總統府”與“國安會”。
  誠然,馬英九的任期尚有一年半,這麼長的“空港看守”並非臺灣之福,意謂臺灣可能要付出空轉一年半的代價。但時不我予,勢不我予,此時此刻,為臺灣福祉計,馬英九安靜離港、放空權力,是眾害取輕的唯一選擇。
  這不是要馬英九擺爛,而是在“站在馬對邊,就是站對邊”的反馬顯學下,此刻的馬英九幾乎在任何事情上施力,都只會產生反作用力,馬做錯的是錯的,馬做對的也會變成錯的。雖然無奈,但擺在眼前的現實是,不問“國會”、不問政務、不問黨務“三不問”,確實的做到少言少做的垂拱無為,是馬英九所能為的最大有為。
  然而,馬英九今日落寞離港之局,固然馬英九自己要負最大的責任,但平心而論,馬英九這二任的任期內,絕非如許多咒馬仕所批判攻訐的一無是處。事實上馬英九不是敗在國家路線的大方略,不論是“活路外交”與改善兩岸關係,馬英九對國家發展大方向的戰略佈局極具高度,也宏觀可行。但馬英九提出了好的方略,卻沒有採取好的方法執行,可以說“有略無術”是馬英九失去民心的最大原因。
  但我們也必須指出,相較於馬英九的“有略無術”,目前其他臺面上其他的政治菁英與政黨領袖,展現的卻另一個讓人憂心的政治特質:“有術無略”。以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為例,對於許多攸關臺灣發展的重大政策,只要涉有爭議、處理起來麻煩,她最常的表態就不表態,最常用的語彙不外就是“由下而上、充分討論、凝聚共識”。當朱立倫對“憲政改革”拋出“內閣制”的想法,蔡英文不表態贊成與反對,而是以“國是會議”當防火盾,避開對自己不利的議題,以免失血失分。
  就如同一個處處失火的危險火場,馬英九常常是那種哪裡有火就往那裡跳的傻郭靖,把自己的聲望燒得皮開肉綻不說,也沒救到火,火還愈燒愈大;蔡英文則不一樣,總能巧妙施展技藝絕倫的凌波微步,趨吉避凶,百火不侵卻姿態優雅,一點一點累積了今日達於頂峰的政治能量。但對於臺灣陷入邊緣化的旦夕危局,除了空洞辭藻,蔡英文尚未提出可用解方,放著大火燎屋,她卻在火場外持盈保泰。
  不只是蔡英文如此,臺面上許多政治領袖“術”都遠勝於馬英九,略呢?除了馬英九,至今有多少政治領袖認真的端出了超越馬英九的“國家藍圖”呢?我們期待未來領袖“國家藍圖”的提出。
  臺灣民心否定了“有略無術”的馬英九,但這不能視為對馬英九路線的否定,只能說是對馬英九方法的否定。但人民更需提防“有術無略”成為政治領袖的風格主流,那隻會是另一種災難,甚至更大的災難,這殷鑒也不遠,看看陳水扁前“總統”即知。
  術強,只能營造一己的政治利益,如果提不出好的方略,術再強對解決臺灣的困境、為臺灣再造新局無絲毫幫助。真正好的政治領袖,術與略,二者都不可缺,既要擁有在火場跳火坑救火的郭靖勇氣,也同時要學會段譽免火燒身的凌波微步。  (原標題:臺灣《中國時報》:馬英九這艘大船安靜離港吧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z89vzhaa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